
(《北欧华人报》北欧国际新闻中心报道)2月26日,桂从友大使在使馆接受瑞典《可持续发展》杂志资深记者安德伯格专访。桂大使首先向《可持续发展》杂志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致以新春问候。桂大使表示,上世纪70年代,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瑞典最早提出,很快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。这充分体现了瑞典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独特先进理念。可以说,瑞典政府和人民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今天,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整个国际社会都在认真思考的人类发展的主题。中国提出并深入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五大发展理念,就是要推动可持续发展。中瑞两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念和目标高度契合。双方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借鉴,交流好的经验做法,共同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 采访全文如下: 一、问:瑞典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,但在环境和气候政策方面,两国有许多共识。中瑞两国应如何相互支持,共同推动履行气候变化《巴黎协定》? 答:我完全同意你关于中瑞应相互支持,共同推动履行气候变化《巴黎协定》的看法。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,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,共同应对。《巴黎协定》凝聚了国际社会最广泛的共识,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明确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。《巴黎协定》所倡导的全球绿色、低碳、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契合的,所以无论其他国家的立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,中国都将继续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五大发展理念,立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,采取切实措施,加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,百分之百履行我们的义务。 在履行《巴黎协定》方面,中国与瑞典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。中方愿同瑞方一道,共同维护和推动气候变化的多边治理进程,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。 二、问:我了解到,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(国合会,CCICED)1992年成立以来,已成为交流气候与环境问题的成功论坛。20多年来,中国通过国合会开展的国际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? 答: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于1992年由中国政府批准成立,是一个由中外环保与发展领域高层人士与专家组成的、非营利性的国际性高级咨询机构,主要任务是交流、传播国际环发领域的成功经验。国合会现任主席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。瑞典前副首相兼气候与环境大臣罗姆松是现任委员。 国合会自成立以来,在中国政府和国际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下,以促进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,在涉及环保和发展的诸多领域实施了上百个研究项目,提出了几百项具有前瞻性、战略性和预警性的政策建议,涉及污染控制、清洁生产、生物多样性保护、能源效率、循环经济、低碳经济、绿色经济、生态补偿机制、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、可持续消费、媒体与公众参与政策、企业社会责任、绿色供应链、绿色金融、生态系统管理、环境执政能力等诸多方面。其中许多建议得到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取得重要成果,包括将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,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(APEC)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批准成立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,将绿色金融纳入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核心议题等。中国政府将与有关国际伙伴继续密切合作,充分利用国合会平台,推动全球气候环境治理取得更多成果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