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黄紫玉(摄影:谢明) “故宫很漂亮、物资很匮乏”,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,台商黄紫玉第一次来到大陆对北京的印象。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,当记者再问她“回眸40年对大陆有何感想”时,黄紫玉却欲言又止,停顿了几秒才说:“无法形容那种感觉,因为变化太大了”。 10月19日,“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”联合报道活动来到紫玉山庄,听台商黄紫玉讲讲改革开放40年她和大陆的故事。 台商黄紫玉有很多身份,她是香港恒丰集团主席、紫玉山庄的“老板娘”、两岸多个社团创办人及核心成员、知名侨领的后裔,连续担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。作为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,黄紫玉是改革开放和两岸关系发展四十年的参与者、见证者和推动者。 1979年,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《告台湾同胞书》,两岸结束对峙,当时在香港经商的黄紫玉受到感召,决定踏上开拓两岸贸易的道路。 黄紫玉说,第一次来到大陆,觉得故宫很漂亮,但物资还很匮乏,“晚上没有地方可以吃饭,我带方便面和巧克力跟大家分享,这都是当时最稀有的东西”。 “我的初衷非常简单”,在黄紫玉看来,大陆有广阔的市场,社会滞后只是暂时的,能够普惠民生,又能解决大陆物资匮乏的问题,所以很自然地走上这条路。 1992年初,北京市政府在香港招商,希望在紫玉山庄地域规划绿化隔离带,这不仅与黄紫玉的规划不谋而合,更为她在陆投资带来新契机。然而,与如今“草长平湖白鹭飞”的景色相比,1992年的这里还是一片垃圾场。


(文章来源:海外网)